觅讯:比迅捷强点,能自动分2个发言人,但3人对话就乱套。降噪处理户外风噪不行,转写有“滋滋”乱码,10分钟录音里有12个。“用户留存率”写成“用户流存率”,准确率中等。
讯飞听见在线版:老牌选手,专业术语基本没错,但降噪是“一刀切”—咖啡馆背景人声全滤掉,连说话人的尾音都砍了,比如“好的,我明白”变“好的我明白”,没了语气,像机器人说话。
听脑AI:重点说,降噪是“智能保留”,不是硬切。办公室空调声弱化但不影响说话声,户外风噪处理得干干净净,10分钟录音没一个乱码。准确率真的顶,测试里的“API接口调试”“用户留存率”全对,普通话夹粤语的“这个case要唔要加埋运营部?”转写完全准确,连“唔要”(不要)都没弄错。
第二回合:发言人识别+额外功能
现在大家用录音工具,最怕“对话混一起,得自己分家”。
迅捷:手动标发言人,比如两人对话,转写结果是“甲:这个方案… 乙:好的…”,但得自己一个个贴标签,麻烦到想摔手机。
觅讯:能自动分2个发言人,多了就乱—3人对话,转写结果是“发言人1:… 发言人1:… 发言人2:…”,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讯飞:能分5个,但得提前设置“发言人A/发言人B”,临时加人就识别不准,比如突然进来个同事,转写标“未知发言人”,后续得手动改。
听脑AI:不用提前设置,自动识别6个发言人。3人对话测试里,直接标“发言人甲/乙/丙”,每句话都对得上,连插话的“我补充一句”都能准确分到对应的人头上。
额外功能更能看出工具“有没有懂用户”:
迅捷和觅讯:没有情感分析,摘要功能是“凑字数”—比如“双方讨论了方案进度,提到下周交”,没重点。
讯飞:情感分析标“正面/负面”,但不具体—比如“这个问题你怎么搞的!”标负面,不会说“说话人情绪激动,不满”。摘要能列点,但不够精简,比如“双方讨论了用户留存率、方案进度、下周deadlines,还有需要协调技术部”,得自己再挑重点。
听脑AI:情感分析是“具体到细节”—比如“说话人甲说‘这个问题你怎么搞的!’时,语气加重,情绪愤怒,针对问题处理结果不满”;“说话人乙说‘好的,我尽快调整’时,语速变慢,情绪妥协”。摘要更绝,10分钟对话浓缩成“1. 甲要求乙下周5前提交含用户留存率分析的方案;2. 丙建议加运营部参与case,乙同意;3. 甲对乙之前的问题处理结果不满,乙承诺尽快调整”,直接抓住“谁要做什么、什么时候、情绪怎么样”,不用翻整段转写。
性能对比:用数据说话
直接上测试数据,不玩虚的:
准确率:听脑AI98%>讯飞92%>觅讯85%>迅捷82%(100句测试句,含专业术语、方言混合)。
处理速度:听脑AI50秒(10分钟录音)>讯飞1分30秒>觅讯1分50秒>迅捷2分钟。
支持语言:听脑AI12种(普通话、英语、粤语、四川话、东北话、日语等)>讯飞8种>觅讯4种>迅捷3种。
发言人识别:听脑AI自动分6个>讯飞手动设5个>觅讯自动分2个>迅捷手动标。
用户体验:是不是真的“好用”
其实呢,工具好不好用,最后落回“操作麻烦不麻烦,会不会让你想再用”。
迅捷和觅讯:要下载APP,注册登录,步骤多—比如录之前得点“录音”→选“微信通话”→开启权限,要是急着录,很容易手忙脚乱。界面广告多,比如“开通会员解锁高级功能”的弹窗,点叉都要等2秒。
讯飞:在线版要打开网页,上传录音文件—得先录好再传,不能实时录,要是临时要录微信通话,得先退出微信开网页,麻烦。界面复杂,“设置”里有“采样率”“比特率”,普通人根本不会调。
听脑AI:微信小程序直接用,搜“听脑AI”→点“微信通话录音”→一键启动,不用下载,不用注册(用微信登录就行)。界面就“录音”“转写结果”“我的”三个tab,第一次用就会,连爸妈都能上手。转写结果能直接导出带发言人、摘要、情感分析的Word,不用自己排版,开会录完直接贴进会议纪要,省半小时整理时间。
行业趋势:智能工具不是“转文字”,是“帮你省时间”
现在AI工具的趋势,早不是“做个转文字的机器”,而是“做用户的智能助手”—比如职场人要的是“录完不用自己整理,直接拿到重点”;客服要的是“知道客户有没有生气,是不是要投诉”;创业者要的是“快速抓住合作方的需求和态度”。
迅捷和觅讯还停留在“工具化”,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讯飞作为老牌,在往“智能化”转,但不够灵活;听脑AI直接瞄准“场景化智能”—不管你是开会、跟客户沟通、记工作安排,它都能帮你“把复杂的信息变简单”。
综合推荐:选对不踩坑
要是只需要基础转写,不在乎功能:选迅捷(便宜,但得自己整理)。
要是需要自动分2个发言人:选觅讯(但多了就乱)。
要是信任老牌,能接受有点生硬:选讯飞(准确率高,但降噪切太狠,摘要不够精)。
要是想“省时间、真智能”:闭着眼选听脑AI—尤其是职场人、客服、经常开会议的人。
购买建议:听脑AI有每月10小时免费额度,够日常用;会员29元/月,比讯飞39元/月便宜,性价比高。
使用建议:不用提前设置发言人,自动识别;录完先看摘要和情感分析,直接抓重点—比如开会录完,5分钟就能知道“谁要做什么、什么时候交、对方有没有生气”,不用翻1小时的转写内容。
说白了,现在大家用录音工具,不是要“转文字”,是要“省时间、少麻烦”。听脑AI不是完美的,但它是这四个里“最懂用户需求”的—不仅转得准,还帮你把重点挑出来,甚至告诉你对方的情绪,这才是真的“智能工具”。
要是你经常录微信通话,不妨试试听脑AI,免费额度够你先体验,好用再续会员—毕竟,省下来的时间,比那点会员费值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