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召集了巴黎和会,接着与战败国缔结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 collectively 被称为“凡尔赛体系”。战胜国对战败国施加了极为苛刻的政策,这使得双方的矛盾愈发尖锐。虽然德国在同盟国阵营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不是遭受最严重打击的战败国。实际上,同盟国中有一个国家的情况更为悲惨,失去了近七成的领土,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二元帝国的形成
这个国家就是匈牙利。或许一些人会感到疑惑,认为匈牙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出现的国家,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匈牙利人在奥地利帝国内是第二大民族,长期以来,他们对奥地利的统治充满不满,频繁爆发抵抗叛乱。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奥地利帝国选择与匈牙利的贵族进行谈判,经过反复的磋商,双方最终达成一个妥协,决定建立一个由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共同主导的二元帝国。
因此,在1867年,奥匈帝国正式建立,参议会的指导下,奥地利的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同时担任奥地利的皇帝和匈牙利的国王。两个国家各自拥有独立的宪法、国会和政府,双方以莱塔河为界,匈牙利、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福姆以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区,则划归匈牙利王国直接管理,这片区域被称为外莱塔尼亚。
二、帝国的崩溃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致使奥匈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在战争过程中,奥匈帝国屡战屡败,到了1918年,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已无法再继续进行战斗,于是于11月3日与协约国签订停火协议。在此背景下,帝国内部的民族解放运动如潮水般涌现,最终导致帝国的解体,捷克、奥地利、匈牙利纷纷宣布独立。
1918年10月,匈牙利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彻底结束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随后,匈牙利又短暂地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但在协约国的支持下,霍尔蒂很快夺回了政权。到了1920年1月,协约国与匈牙利签署了《特里亚农条约》,这使得匈牙利失去了大量土地,并需承担巨额军事赔款。
展开全文
三、《特里亚农条约》的影响
根据条约的规定,匈牙利将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的领土割让给新兴的捷克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则归于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和巴纳特西部成为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部分布尔根兰的地区则交与奥地利。此条约使匈牙利失去了约72%的国土,人口从2080万骤减至650万,超过1000万匈牙利人民成为了国际间的“流民”。
此外,《特里亚农条约》还规定,匈牙利的陆军人数只能限制在3.5万人,并且需要承担高达22亿金法郎的军事赔款。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奥匈帝国时期,匈牙利王国曾拥有沿海线,但随着《特里亚农条约》的签署,匈牙利就此沦为一个内陆国。二战期间,匈牙利选择依附纳粹德国并借助其力量恢复了一部分失地,但随着德国的败北,匈牙利的国土又回到了1920年所划定的范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