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 | 古代盛器知多少?

3 樽 古代盛酒器具,早期多为青铜制成,形状类似今天的痰盂。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 杓(sháo) 一种有

器物 | 古代盛器知多少?

3

古代盛酒器具,早期多为青铜制成,形状类似今天的痰盂。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

杓(sháo)

一种有柄的可以舀取东西的器皿。欧阳修《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5

铛(chēng)

一种三足温酒器,或烙饼、做菜用的平底浅锅。李白《襄阳歌》:“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杜牧《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7

小杯子。李清照《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8

觞(shāng)

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9

罍(léi)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10

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杜甫《丽人行》:“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11

一般指腹大颈长的容器。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2

缶(fǒu)

一种大腹小口的盛酒瓦器,亦可用来汲水。柳宗元《捕蛇者说》:“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13

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4

篚(fěi)

一种圆形竹器,用以盛物。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15

竹子或柳条等编的盛东西的器具,方曰筐,圆曰筥。《诗经·召南·采蘋》:“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16

箧(qiè)

小箱子。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7

箕(jī)

用竹蔑、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列子·汤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

笾(biān)

古代举行祭祀、宴会时用以盛果脯等食品的一种竹器。刘基《卖柑者言》:“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19

卮(zhī)

古代一种圆筒状的有把手和三个小脚的饮酒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0

收藏东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有盖可以开合。陆游《长歌行》:“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21

古代煮肉食用的器物,多为青铜制成,圆腹三脚两耳,下面可烧火。肉煮熟后就在鼎内取食,叫鼎食。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22

镬(huò)

古代一种无足的烹煮食物的大锅。一般认为,无足之鼎即为镬,为煮肉及鱼腊之器。《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就汤镬。”

附录:中国传统器物之美

粉红料刻花卉纹大碗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锦地开光万花双面蛋形盒

掐丝珐琅兽面纹爵杯

茶叶末釉双耳瓶

紫砂加彩山水金蟾钮竹节壶

椭圆

六方

南瓜

蝴蝶

方胜

海棠

银锭

桃心

定窑,难以复刻的国瓷瑰宝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乾隆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创烧于隋,在唐宋盛极一时,特别是北宋时期,定窑瓷器还被宋朝选为宫廷用瓷。到了元朝,定窑因为战乱不息而没落。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消失了600多年的定窑才又复烧白瓷,而目前仅存的定瓷作坊也不过十几家,可知定瓷的弥足珍贵。

定窑烧制白瓷为主,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 胎体轻薄,胎质洁白。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呈现出象牙般的质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誉为:中和之美。

器物之青花瓷

东西方之间共同的美与人性:外来器物与中国文化

隐藏在人民币里的千年器物,你都认识吗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亲传两千年陶瓷发展史的“宝藏手册”

齐东方:“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杂考

2019年秋香港佳士得“古今”,郭克礼旧藏器物上拍!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guwan199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